一般
射频系统框图
RF范围:VHF~S波段。
MW范围:C波段以上。
1、传输线理论
当分立元件平均尺寸lA 大于波长 1/10 时,应该应用传输线理论:lA≥(λ/10)
1.1 微带传输线计算公式
εr 为介质基片的介电常数
d 为介质基片的厚度
w 为导体的宽度
t 为导体的厚度
近年来开发了考虑宽度和厚度计算特性阻抗的近似表示式(条件:导体厚度/基片厚度=t/d0.005).
2、Smith 圆图
实轴对应纯电阻轨迹,即 x=0。
- 正实轴 OD 直线为电压波腹点(电流波节点)的轨迹,且归一化电阻等于驻波系数值;
- 负实轴 OC 直线为电压波节点(电流波腹点)的轨迹,且归一化电阻等于驻波系数的倒数
最外圆为纯电抗圆,即|Γ|=1 的全反射圆
圆图上有两个特殊的面
- 圆图的上半平面 x>0,感性电抗的轨迹
- 圆图的下半平面 x<0,容性电抗的轨迹
两个旋转方向
- 顺时针向源
- 逆时针向负载
3、
阻抗匹配理论
阻抗匹配分为 2 类:
- 无反射匹配
- 共轭匹配
无反射匹配
负载匹配—负载与传输线之间的匹配;
匹配条件∶ZL=Z0
匹配后传输线状态∶负载经匹配后不产生波的反射,传输线上呈行波状态。
波源匹配—波源与传输线之间的匹配;匹配条件∶Zg=Z0
匹配后传输线状态∶波源经匹配后对传输线不产生波的反射。
实际情况∶ 负载不匹配而产生反射波,但波源匹配将不产生二次反射。
★注意∶共轭匹配时,线上可能存在反射波,反射系数不为零,但经多次反射后,负载所得到的功率比无反射匹配负载时还要大。
4、多
端口网络
更多详细内容请下载附件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