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EEE1149.7 标准的提出对系统
芯片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片上多 TAPC、测试功耗急剧增加等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现有TAP.1器件通过添加基于IEEE 1149.7标准设计的 TAP.7适配器后,使其具有 TAP.7协议接口并支持 TAP.7测试架构,从而可利用TAP.7架构对其进行测试;文章重点介绍了 TAP.7适配器中的
电源管理技术的原理及其
模块实现过程;最后基于 Q
UARTus II平台及Model
SIM 进行了该功能模块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电源管理模块能够有效地对 TAP.7
控制器的电源进行控制。
随着集成工艺的快速发展,为满足多样化功能与市场需求,片上系统芯片(
SOC)随之而生,SoC 大规模复用符合JTAG标准的 IP芯核,导致 SoC含有多个芯片级测试访问
端口控制器(CLTAPC)。然而每个芯核又包含多个
嵌入式测试访问端口控制器(EMTAPC)及多条内部扫描链,于是 SoC 出现片上多 TAPC的测试问题,现有的 JTAG 标准远不能达到该复杂 SoC 的测试要求。另一方面,在 SoC测试的过程中,其所需的测试时间与测试功耗也是相当可观的,这成为 SoC 测试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IEEE1149.7边界扫描测试标准(简称CJTAG 标准)的提出意在解决 SoC测试难题,该标准在 IEEE1149.1 标准的原有基础上,在目标芯片中提出多 TAPC测试架构及电源管理功能,同时还支持多种扫描拓扑连接方式,若能运用TAP.7 技术于系统芯片的测试中,将会极大地提高片上系统及电路系统的调试与测试的效率。
CJTAG 标准在功能上划分为6个层次,即 T0~T5,每层在前一层的基础上添加新功能。TO 层为保留部分,兼容IEEE1149.1标准的测试基础架构及片上 TAPCs,这将使 SoC 的片上TAPCs测试难题得以解决;T1~T3层为扩展部分,T1层增加 TAP.7控制器功能和电源管理等,这会在测试过程中大大降低测试功耗;T2层增加芯片级"超级旁路",将大大提高测试与调试效率;T3层则增添了4线星型(Star一4)扫描拓扑,并在星型拓扑中可以对 TAP.7控制器进行直接地寻址,这将对实现特定芯核的调试与测试带来质的飞跃。T4~T5层为高级部分,T4层支持2线星型(Star一2)扫描拓扑,将原JTAG标准中必须要有的4引脚数减少到 2,实现了只需TCKC与 TMSC
信号 2个引脚的紧凑型边界扫描结构;T5层则支持自定义协议扩展,可在高级协议下使用8数据
通道进行非扫描数据传输。
1、TAP.7适配器的作用
利用CJTAG标准中提出的技术对目标进行测试,被测系统(TS)通常需要满足两点,一是具有 TAP.7接口;二是能支持CJTAG测试。现有的 IP 核或其组成的系统芯片,具有至少4个引脚的测试接口且只能识别TAP.1信号,而不能识别TAP.7信号,故不能直接利用IEEE 1149.7 调试测试系统(DTS)对其进行片上多 TAPC测试,只能通过添加相应的 TAP.7适配器使 TAP.1 器件变成符合 CJTAG测试的器件,即保留原有功能且具有相应的 TAP.7功能,1149.1~1149.7 的适配如图1所示。
该TAP.7适配器不仅提供兼容性接口& 而且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多种 TAP.7 特性,从而实现对 IEEE1149.1器件的扫描测试调试控制及功能扩展。在硬件结构上,该 TAP.7 适配器可根据需要实现的 TAP.7 层次要求来选择由复位与选择单元(
RSU)、扩展协议单元(EPU)和高级协议单元(APU)三者的组合来构建。而从功能模块上进行划分与设计,包括有以下几大重要模块∶TAP.7 控制器命令模块、选择与取消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测试复位与功能复位模块、CLTAPC控制模块和 支持星型扫描拓扑的 SSD模块等,TAP.7适配器模块总框图如图2 所示。
2、电源管理模块的原理
电源管理(又可称为功耗管理)是指系统芯片在测试或调试过程中,由于所有的核或模块并非同时进行处理,对于目标芯核或模块使其 TAP.7控制器处于在线状态并可进行相应的操作,而对于暂不需要测试的芯核或模块则可对其进行断电操作,即将其置于离线状态并对系统测试逻辑(STL)的测试访问时钟保持为逻辑0以阻止其同步操作或其他操作,从而降低测试过程中所产生的功耗,待需要用时则重新进行上电操作。
一个典型的 TAP.7电源管理系统如图3所示,需要由DTS,TAP.7控制器以及控制 TAP.7控制器的芯片级电源管理逻辑三部分共同作用完成 TAP.7 控制器的电源管理操作。芯片级电源管理逻辑的优先级高于 TAP.7 控制器,即 TAP.7 控制器被断电,它仍可以处于供电正常状态,并探测 DTS产生的 TAP信号以及时回应上电/掉电请求。
2.1 4种电源管理模式
TAP.7技术提出 4 种电源管理模式来对非测试状态的TAP.7控制器进行断电处理,具体见表1。
其中,2bit 的 PWRMODE 寄存器的值分别对应 4种不同的模式,4种模式的断电准则也各不相同。这里的 TCK 可由DTS或 TS提供,其中模式0与模式1需要 DTS提供测试时钟并可以使其保持在逻辑1状态。至少1 ms 的时间计时可由除 TCK 以外的芯片时钟或系统时钟产生。
芯片的电源管理特性取决于以上几种模式是否被支持。
在芯片级架构中,TAP.7 控制器的断电功能一般遵守以下原则∶
1)可能支持模式0~2的任意组合;
2)当不支持模式0~2时,PWRMODE寄存器不存在且一旦芯片的其他部分被上电则该 TAP.7控制器也被上电;
3)当至少支持模式0~2中的一种时,PWRMODE寄存器存在且模式3也将被支持(模式3可以在上电确认期间及断电启动期间防止 TAP.7控制器被断电);
4)当某一种模式不被支持而其他模式被支持时,则上电确认功能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当TAP.7控制器在线时上电启动功能将不允许断电。
2.2 默认电源管理模式
当芯片级电源管理逻辑支持模式0~2中的几种或一种模式时,则可能设定一个默认电源管理模式(Default Mode)并且指明该默认模式是否有效。若芯片级逻辑不指定默认模式或指定的默认模式无效时,则由 TAP.7 控制器从数值最小的模式值来设置有效的默认模式,即当芯片级逻辑支持模式0时,默认模式首先设定为模式0;否则再看是否支持模式1,若支持则为模式1;若模式0~1都不支持,则默认模式为模式 2。
默认电源管理模式值与 PWRMODE 寄存器的值有关,芯片级逻辑在提供了有效的默认模式后,通过 TAP.7 控制器的断电保存及上电 重存储 这 样一个电力循环过程来 维持PWRMODE 寄存器的值。换言之,在芯片级逻辑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默认模式值后,上电后在不满足该断电模式的条件下,TAP.7控制器在线并可通过 STC2命令来设置 PWRMODE寄存器的值来改变电源管理模式;在断电前,TAP.7 控制器保存该 PWRMODE 寄存器值,电源管理逻辑将重新设定一个默认模式值。
更多详细内容请下载附件查看